第一一零章 死与复仇(十)(1 / 3)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3282 字 2022-07-18

在北美问题上的不同战后利益,只是中法同盟之间分歧的一个缩影。

大顺这边不太可能理解的宗教问题,法国人有很多文章可做。

大顺依靠走私、贸易之类引发北美的诸多矛盾,浑水摸鱼。

而法国,实际上只需要在战争结束的条约中,要求英国在北美保障天主教徒的利益,即可直接激发北美清教徒对英国的无限反感。

因为, 清教徒连圣公会有教会、穿长袍这种事非常不爽——《圣经》里,哪一段描写了传教士长袍?哪一段写了有教会这种东西?圣经里没有的东西,你居然在用,你这不纯啊。

这一点,东西方基本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清教徒认为,天主教过于世俗化, 不纯;瓦哈卜派,认为奥斯曼过于世俗化, 不纯;复古派儒生,以及兴起的考据派,也认为宋明理学,不纯,假儒。

只不过因为宗教隔阂,大顺这边可以理解宋明理学在明末开始的复古反思,却不能类比地去理解清教徒、圣公会、和天主教之间的正统之争。

简单来说,清教徒来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圣公会,都觉得难以容忍,觉得不够纯粹,过于世俗化。又怎么可能容忍英国对天主教的让步?

故而在宗教这张牌上,法国人可以打一些“投入少、见效大”的手段, 而这和大顺的策略自然是有分歧的。

这种分歧是无法弥合的。

现在来讲,摆在中法之间的合作障碍, 是要不要去海峡决战, 登陆苏格兰。

即便说, 这个分歧暂时被搁置,同意大顺的放弃海峡决战而采取贸易绞杀内部崩溃的战略, 分歧依旧巨大。

就算说不去海峡决战。

那么, 下一步,是将精力放在哪?

北美?

加勒比?

巴巴多斯?

还是先帮着西班牙打下波尔图?

法国的兵力总数不少。

但就如约翰·莫当特死前所惊恐的那般,要是法国去打卡塔赫纳远征,那丢人的程度要比英国更笑柄。

是以总兵力不少的法国,实际上能够参与跨大洋远征的军队,也就几千人。故而,如果要实施大顺的贸易绞杀战略,中法之间还是要继续合作。

因为法国这边能远征的军队不多,可大顺这边其实也没有多少能够跨大洋远征的精锐常备远征陆战队,两边还只能合作配合。

战争就是这样,大顺严苛训练出来的、技能特化的战斗工兵,的确是强,但需要别人配合。

就像是此时大部分的战斗,伤亡主要是靠炮兵、骑兵砍杀造成的。但是,没有抗线的步兵,炮兵和骑兵卵用没有。

不管是在南洋、在印度,还是在直布罗陀, 攻克堡垒的主攻的确是大顺这边的工兵, 但在之前的围困、阻援、封锁、威胁等, 还是要靠海军舰队、法国陆战队、以及法国的那批原本计划用于登陆苏格兰的步兵。

一样的道理,想要继续在西班牙、加勒比或者北美扩大战果,两边谁也离不开谁。

不过,确实,在宗教问题上大顺这边不太能理解法国的看法。

但在宗教这个问题之外,考虑物质、土地、人口、名声之类的东西,大顺这边和欧洲并没有隔阂。

是以,大顺这边要把俘虏送回英国的这件事上,李欗等人还是做了一个向法国示好的决议。

既可以认为是示好。

也可以认为是某种战略外交上的暗示。

一般来说,法国人应该能够看懂大顺的这种示好和暗示的,因为这涉及到法国的一些政治敏感的地区。

李欗对德·拉·克鲁提议,这边押送的英国俘虏,在直布罗陀装船后,会在法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