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偷椰子(2 / 8)

南繁纪事 方云雁 17482 字 2021-03-07

折根芦苇,做两根长短一样的尺子,分别在秧田两头作为栽秧绳的标志。

插秧的人一般依田埂放下第一根秧绳,以这根绳从左往右栽六棵秧或八棵秧苗叫头趟秧,其他人依次“下趟”。一般人不会栽“头趟秧”,如果栽得慢,往往会被后面下趟的人“包饺子”,很难看。

栽秧的时候,左手握着秧把配合手指退秧苗,右手插秧。从左往右,再由右至左,循环往复,边栽边退。

海南人正好与马林西家乡栽法相反,一边栽,一边前行。他们觉得颇有些好笑,因为这有悖于老家的传统啊。可笑有什么用呢,人家就是这种栽秧方法,速度并不比他们慢。

马林西想,真是把戏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啊。再说,不论是后退的方法,还是前进的方法,关键是看谁栽得又快又好。后来,秧苗返青了,马林西仔细在田头研究,人家插秧跟他们一样成活返青啊。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马林西从家里带来的农科队的水稻小品种,被安排移栽在黎场的大村队。虽是不规则的一小块梯田,但土壤比较肥沃。移栽是技术组的人自己搞的,因为品种多,有一百几十个,人多了反而容易搞乱。

正月底,二、三期父本和母本部移载结束,这时的秧田里才长满了秧苗。

母本移栽结束后,马林西一个人忙了几天,其间,何美英还抽空给他帮了一天忙。现在,秧苗都长得看不见水了。

棉花加代繁殖的那几亩地长得也不错。由于天气干旱,都是沙土,没有掌握土壤的习性和墑情,结果种了下去以后,水分蒸发快,棉苗出得不理想,有三分之一的种子成了哑种。所幸管理及时,肥水也都跟上去了,棉株长得都很壮实。一转眼功夫,都开始有花蕾了。

紧挨着棉花田的小菜园,长势特别喜人。育种队员每天轮流去浇水,及时松土,治虫,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青菜,包菜,茄子,兰葵,大部分都能自给自足。春节后,就没什么到集市上去买菜,除了吃得新鲜,还省下了不少伙食费,这样,回家的盘缠,就可以都发一些钱。

育种队员在海南育种,各人拿的都是双份工资报酬。

根据县政府规定,育种队员在家里的那份收入还有,生产队按同等强壮男劳力给他们记工分,一天至少有十分工。十分工,就是一个整劳动日,年成好的话,年终分配时一个劳动日可以值到一块钱,是不错的收入。

育种期间,从离家的那天起,每人每天都拿县种子站发的一块钱误工补助费,途中时间,额外给出差补助费,乘夜班车船,还要另加夜餐补助费,细算下来,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按规定,每天应向生产队交两毛钱误工费,以换取在家的工分日值。可是,来过海南的老育种队员偷偷告诉新队员,这钱根本不用交,到时给大队、生产队干部带上点土特产就行了,碰上好的大队,还会给你寄上些钱和粮票呢。所以啊,南繁实在是一个肥缺。

当然,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秘密。除了南繁的人,谁也不会将这些抖出去告诉局外人。

第二节 无功而返的第一回合

父母本移栽结束,直到抽穂扬花,这一段时间又有一个多月,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就是管水,除草,治虫,记叶龄等琐事。日子比较清闲。

常言道,闲则生非。这不,马林西他们开始把目光盯在搞椰子上了。

早在广州的时候,他们看见水果摊上的椰子时,就开始嘴馋了,直往肚子里咽口水。一看到价钱,一块五角钱一只,太贵了。太贵,不值得,等到海南岛再说,反正,海南岛是椰乡,那还不是随便吃么。可是,到了海南岛时,吃椰子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马林西在未到海南之前曾天真地想象,椰子跟家乡的桃子、梨子差不多吧,想吃了,随便从树上摘一个就可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