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沉思片刻,说道:“主公,依属下之见,不如暂时与江东议和,撤回庐江和九江的大军,集中兵力对付刘备和刘表。待平定荆州后,再图谋江东不迟。”
荀彧也说道:“奉孝所言甚是。江东势力强大,孙坚又勇猛善战,若强行进攻,恐难取胜。不如先与江东议和,稳定局势,再徐图发展。”
曹操无奈,只得采纳郭嘉和荀彧的建议,派遣使者前往江东,与孙坚议和。使者来到吴郡,向孙坚表达了曹操的议和意愿,愿意归还之前攻占的江东部分城池,与江东划江而治。
孙坚召集麾下文武商议,程普说道:“主公,曹操如今陷入困境,才提出议和,若我军继续进攻,或许能大败曹操。但曹操势力依然强大,若与其拼尽全力,我军也会损失惨重,不如暂时答应议和,休养生息,待日后实力更强时,再与曹操一决高下。”
黄盖也表示赞同:“程将军所言极是。我军在庐江和九江也损失不少兵力,需要时间整顿。与曹操议和,可争取时间发展生产,增强国力,为日后的大战做准备。”
孙坚思考良久,最终点头说道:“好!就答应曹操的议和请求。但必须让曹操归还所有攻占的江东城池,并且承诺不再侵犯江东领土。若曹操违反约定,我江东定不饶他!”
使者返回邺城,向曹操传达了孙坚的条件。曹操虽然心中不满,但迫于当前的局势,只得答应孙坚的要求,双方签订了议和协议,曹操撤回了庐江和九江的大军,江东也停止了对曹操的进攻。
至此,江东与曹操之间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孙坚利用议和的时间,积极发展江东的生产,整顿军队,扩充水师,江东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刘表和刘备也趁机巩固自己在荆州的势力,招兵买马,训练军队。曹操则集中兵力,平定了许都南部刘备的残余势力,稳定了后方局势。
天下三分的格局愈发明显,曹操占据北方的冀州、兖州、豫州等地,势力最为强大;孙坚占据江东的扬州、荆州东部等地,水师实力雄厚;刘表和刘备占据荆州中西部等地,凭借地理优势,也成为一方重要势力。各方势力都在积极积蓄力量,等待着下一次天下大乱的时机,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之中。
在江东吴郡的议事厅中,孙坚再次站在舆图前,目光坚定地望着北方。他知道,与曹操的议和只是暂时的,未来必有一场决战。他握紧拳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不断壮大江东,最终打败曹操,统一天下,建立一个属于江东的不朽王朝。而在邺城的城楼上,曹操也同样望着南方,眼神中充满了野心和决心,他绝不会容忍江东和荆州的势力继续扩张,统一全国的大业,他势在必得。在荆州襄阳,刘表和刘备也在积极谋划,他们深知,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曹操和孙坚的夹缝中生存下去,甚至有朝一日,争夺天下。
议和协议签订后的第三个月,江东的长江水面上,旌旗猎猎,战船如梭。孙坚站在濡须口的了望台上,目光如炬地注视着下方正在操练的水师。江风裹挟着水汽扑面而来,吹动他银灰色的胡须,却丝毫未动摇他坚定的神情。
“父亲,您已经在这里站了三个时辰了。” 孙策身披铠甲,手持长枪,大步流星地走到孙坚身边,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他看着父亲鬓角新增的白发,心中明白,父亲肩上扛着的是整个江东的安危。
孙坚缓缓转过头,指着江面整齐排列的战船,声音洪亮:“伯符,你看我江东水师,如今已有战船三百余艘,兵士五万余人。但这还不够,曹操在北方休养生息,刘表、刘备在荆州招兵买马,我们若不加快步伐,日后必遭大患。”
孙策顺着父亲的目光望去,只见江面上的战船分为先锋舰、主力舰和后勤舰,各司其职。先锋舰速度极快,船上的兵士手持弓弩,随时准备射击;主力舰体型庞大,甲板上摆放着投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