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说宝钞的印刷,还是用了一种特别麻烦的“飞白”字体。
这种字体看上去像是墨迹未干就被揭开,形成独特的断痕效果,民间工匠根本无法模仿这种高超的印刷技艺。
不过这些技术,现在都被内廷严格掌控,工匠们不仅要发誓保密,他们居住在专门的院落,平时不得随意外出,也不能跟外人谈论工作内容。
有了宝钞印制的防伪技术,冯保可不认为外面还能轻易仿制出护照来。
当然,最主要还是冯保也得为内廷再开发些挣钱的门路来。
内廷养着上万人,像内宝钞局现在就是无事可做,养着一群太监和匠人,但谁也不敢提议裁撤。
冯保在拿到内阁送来的护照后,他一眼就看出来这东西制作简单,很容易伪造。
别觉得古人没有防伪意识,那是百姓,为官的都十分注意这个。
别看大臣们奏疏五花八门,但是到了通政使司,都是抄录在专门的文书纸上,这些纸张四周都印制有专门的花纹,属于文书专用纸张。
而朝廷各衙门和地方官府里,文书类的纸张,也都是专用的,一般四周都有一圈花纹。
甚至,朝廷和各衙门里的文书用纸,比如科举里发给考生的“准考证”,都是有专门的用纸填写,也都有考虑防伪。
冯保打算把“护照”生意留在内廷,就让银作局和内宝钞局来做,绢布就改成内宝钞局印制宝钞的纸张,也算废物利用。
当然,他是不敢说宝钞是废纸的。
那些出海的海商,想来也不会吝啬那几两银子。
一条海船出去,船工也就十几二十人,这就是近百两银子的收入。
地方上登记信息,发放“护照”,就一本分给一两银子的辛苦费,剩下的可就进了内廷。
想想现在发放出去的船引,已经有二百多条船,那就是三四千人的护照,怎么说也能为内廷挣上万两银子收入。
而这些材料,都是早就分派到地方官府的物料,就算不用也得收回来放进库房里,还占地方。
好吧,在冯保看来,护照所用材料和人工几近于无,内廷白赚万两银子。
更别说后面天津、广州开海的话,又能增加一大笔进项。
“老奴以为,这护照五年一换,可以添加不同的暗记......”
护照一直可用,这当然不行,一年一换也不好,耗费好少,内廷赚不到多少钱。
五年一换,冯保觉得很合适。
一条船的护照也就收百把两银子,可相对一次出还数千两银子的赚头,好像也并不多,还是用五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冯保,这事儿按你说的做,你和内阁对接此事,务必不能丢了朝廷的脸面。
毕竟这东西是给藩国看的,朝廷的东西,绝对不能做的差了。”
陈太后看了眼小皇帝说道,朱翊钧这会儿还饶有兴趣翻来覆去看着手里的护照,觉得很稀奇。
从宫里出来,冯保先送小皇帝回宫,不过半道上小皇帝就转道去了坤宁宫,而没有回乾清宫。
好吧,小皇帝这会儿是新婚燕尔,和皇后关系蜜着呢。
这段时间,慈庆宫和慈宁宫都对小皇帝“疏于管教”,冯保也不好说什么,免得惹皇帝不高兴。
他把小皇帝送入坤宁宫后,就直接去了内阁,找到张居正,很快魏广德也被叫了过去。
毕竟,这东西是魏广德捣鼓出来的,礼部大加赞成。
冯保在内阁把护照生意和张居正、魏广德仔细说叨说叨,主要就是一个,防伪。
而在会同馆里,三个欧洲使者拿着护照样本翻看一阵,都点点头。
和赵用贤把需要给对方国家公民提供哪些帮助和保护都仔细的罗列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