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赏?下(1 / 4)

晋末春秋 纸上绘人间 4784 字 2022-02-14

且说那宫胜一路回了自家在宜春里的小宅子,卸了甲,换了日常的宽袖布衣去临街的铺子里洒几个银钱,吃了一碗的云吞先裹了腹。

饭饱之后,宫胜寻思着不忙去太仆府那里报到,文书呈递毕竟不会那么快,反正无事可做,于是他宫将军决定逛街去也。

北去宜春里是城东郭小市,所以说小市只是和城西的大市西市相较而言。其实小市一点也不小,守着洛阳城东,东面青、兖、徐、扬、冀、幽六州商旅,尤其是当初杜武库主持修建的富平津黄河大桥也在洛阳东边,这小小的小市想不繁华也是不能。当然小市也叫做东市,或者从它的官名叫做朝阳街。

宫胜一路边走边看,小石街的石板还是坑坑洼洼,当今河南尹乐广治下的路政从来都不肯认真打理东市的路面。

宫胜随意一脚踢飞一块石头。那石子骨碌碌的一路小跑,啪,撞上了人,一个横卧路边的饿汉。那饿汉睁了眼看看宫胜,眼睛里满是浑浊,然后他又蜷了蜷腿,双臂搂在一起,挪开了目光看着一旁的云吞铺子发呆,目光很呆滞。

穷人阿宫胜感慨着离开。

“包子便宜了,便宜了。”小二的吆喝声间或响起,伙计一早摊开了店铺前的小饭桌,身后挂着的匾额上写的是“三哥包子铺”,宫胜并不停留,继续向前去。

前方的茶馆还没开张,写着“大碗茶”几个字的布旗无精打采的悬在屋檐上伸出的杆子上,狮子头衔着的铜环把手安静的等着敲门的人。

左面是丝绸铺子,牌匾上落着“锦绣人间”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字写的有些刚健,像是刀枪出鞘,不过普通百姓也没这份书法的眼力。一样的打烊中,毕竟丝绸这生意也和茶水一样,大早上的没什么人光顾。

继续向前,又是几家张罗营生的小馆子,并州的刀削面,宁州的米线,益州的云吞,豫州的面片,雍州的饺子,凉州的拉面,扬州的炒饭,冀州的火烧,兖州的烧卖,青州的煎饼,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拉面勒,拉面勒”,那店门口的师傅一边双手上下左右的甩着面,一边吆喝着台词,当然主要是靠师傅的一手功夫揽客。

后面一家是经营刀削面的,师傅一手提了长长的面带子垂在热腾腾的大锅上方,一手用刀一片一片的把面带子片下来落到煮开了的锅里面。

凉州面和并州面这是打起了擂台,两位师傅早就交手不知多少次了,通常也不过是互有胜负,总是难分个高下出来。

一路走走停停,过了运河,就来到了典巷。

所谓典巷就是典当巷子,顾名思义而已。最初是朝廷设置,本是帮助百姓周转一下资金,于是朝廷官员、士林名流纷纷解囊设立典当行。洛阳的道人、僧人也在此设立典当行,算是积一桩公德善果。

然而事有不谐,渐渐的这典当行业也变成了一门赚钱的营生,家家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黑店。商家开的吃人,贵人开的吃人,官员开的吃人,朝廷开的吃人,出家人开的还是吃人。

菩萨脸孔阎王心,当儿当女当媳妇,这就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典巷。

宫胜在典巷漫步,两侧的当铺或大或小,制式却大多显得质朴。招牌上写着“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那是佛教徒开的;那些招牌上写“又借有贷、福祸相倚”的,当然是玄流人物开设的;如果牌匾上写了“泽被苍生、正大光明”的字样,那么当是朝廷开设的老字号。凡此总总,不一而足,典当行业在如今大晋之盛,不愧为盛世第一等行业。

大清早的,宫胜已经吃的很饱,但在这大晋盛世却总有些人一早儿就揭不开锅了。不远处一家典当行的门口,正上演了一出好戏。

宫胜走过去看见,一个年轻的男人个子高高瘦瘦的,一脸的猥琐,穿着一件洗的发白的粗布衣,站在典当行的门口正在和一身灰色长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