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盗金案发(2 / 3)

具、狩猎工具模型等等,简直就是一家高端百货商店。

牧良看中一本名为《山海志》的简装书,阅读完单页简介,获知这是一本记录“牧子星球”的风物奇闻,立刻掏出一枚银币买下。

他读过华夏的《山海经》,对其夸张的手法、神异的描述、丰富的内容有些着迷,打算好好拜读了解这个世界的人文地理知识。

关于生日礼物,3人选择了一个小时,最后还是买了一套普通蚕丝的淡花连衣裙,打完折扣后还需要支付3枚金币12枚银币,已经比较奢侈了。

听壬海讲,壬家村每年都会靠运气,采到一定量的野蚕茧,全部卖给了织布坊,自己却从来没穿过蚕丝衣服,光为富人作嫁衣裳了。

捱过火热的10月,时间进入从未下雪的冬季。

温度有所下降,大约维持30上下,蒸笼一样的大地,迎来了复苏期前奏。

经过牧良2人的鞭策与指导,壬海的学习进步明显,掌握了部分字形、字音、字义,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手段,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两名现代精英学员,共同教导一名预读生,所能取得的成绩,绝对不比海角学府的老师差。

11月底前,海角学府正式发布公告,准备招收明年的初学班学生。

报名时间10天,12月份组织测试,符合条件的少年都可以参加,达到录取资格的优秀者,明年初正式入学读书。

壬海12岁生日已过,完全符合10~15岁的范围。

原本打算在壬家村小学堂上学,自从住在海角府城后,再也不想回村里,坚决要求报考海角学府。

老爷子在孙子成为小院房东后,第一个赞成壬海在府城就学,全家给养他一个人生活负担不大。

壬辰夫妇,平日里习惯了父亲的安排,没作反对便默认了。

现在,老爷子担心的主要问题,是壬海能否考上,只读了2个月多点,学到的知识毕竟有限,要想入那帮老学究们的法眼,认为有点悬。

牧良问过同学们往年入试的难度,基本掌握了大致的方向,重点在字义理解上下功夫。

晚上抽时间强化训练,逼得壬海咬牙坚持了下来,累积的字数越来越多,学习的收获真正上了一个台阶。

12月初,三关入学测试正式开始。

学府为了腾出教室,特意给初学班、小学班放了3天假,这已经成为了惯例。

第一天第一关是听写字形,这是最简单的一关,认字多默写得出便不成问题。

在500多名考生中,壬海顺利地冲进了前300名,没有被淘汰出局。

第二天,第二关是组词,造句,考的是逻辑思维与基础语法。

对于壬海来说稍有困难,个别的字没学过只能弃掉,学过的印象较深,没出什么错误,堪堪挤进了160名。

第三天,第三关是当面考核字义,词义。

住在小院守候结果的老爷子,在牧良2人陪同下,亲自送孙子进学府考场大门,意在为其加油鼓劲。

因为最终只招收2个班80名学生,所以入围者面临二选一的局面。

其实每年实际入学的人数会在90人上下,多出的10来个人,不是有背景的权势家庭,就是高价捐钱的助学生。

所有的适龄少年,哪个不想削尖脑袋往里挤。

令老爷子开心的是,原本百名开外的孙子,在字词理解上天赋不错,入榜的名单上,居然排在了第43名,大大地出乎意料之外。

他哪里明白,死记硬背机械式学习固然有效,但真正懂得字里行间深意的,才是有学问的人。

壬山叔家的两个小孩子,有一个上了半年的私塾学习,正好参加了此次入试,可惜栽在了第二关上。

连第三关的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