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时至不迎,反受其殃(3 / 3)

古、色目人存在。

即便是现在的乾熙初期,经过洪武、永乐两朝五十余年的强制汉化,定居在大明腹地的蒙古、色目人早就与本地人没多大差别。

当年蒙元退回漠北之后,早年依附蒙古自称卫拉特人的瓦剌人趁势崛起,在洪武后期完全占领了漠西之地,与退守漠北的残元(鞑靼)不断争夺草原的统治权。

永乐五年六月,朱棣第一次亲征大漠,一举击败阿鲁台所部,先后斩杀鞑靼兵一万六千余人,俘获牛羊马匹十万余头。

永乐十年四月,朱棣第二次亲征大漠,击败以马哈木为首的瓦剌三大部,前后斩杀瓦剌兵两万三千余人,俘获牛羊马匹二十余万头,迫使马哈木当年冬季派遣使臣向大明进贡马匹,表示臣服。

永乐十六年四月,朱棣第三次亲征大漠,一路打到了阿鲁台的老巢,剿灭了鞑靼汗庭主力八千骑兵,并封狼居胥,俘获牛羊马匹十二万余头,阿鲁台不得不向朱棣称臣。

朱棣的每一次亲征,都让瓦剌、鞑靼大伤元气,进而导致各部人口锐减。

再加上从永乐年间开始,大明一方面严格控制各种作物及粮食物资流入草原,另一方面又积极派遣高僧去草原传法。

草原各部首领为了加强统治,强制牧民信教,导致大量男丁选择出家,造成男丁缺乏。

物资的贵乏,使得牧民们日子生活艰苦,促使更多人逃避现实,选择出家。

男丁的缺乏,使得男性劳动力减少,以至生产凋敝,进一步加剧了草原各部人口的下降。

以至于,当和林城之战结束后,整个草原上大大小小各部落加在一起,总的人数才不过五十多万。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朱高煦郑重的看向朱瞻域道:“太子,在草原上设置实土都司,以及修建道路、城池等事宜,朕决定全权交给你去做。”

“父皇,儿臣怕能力不足,误了您治理草原的大事。”

朱瞻域内心无比激动,脸上却表现的十分平静。

可他充满期待的眼神,暴露出了他大脑里的真实想法。

重生朱棣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