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得着了迷。这本《天演论》是维新派严复根据英国人赫胥黎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翻译过来的。严复针对旧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借着“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进化学说,在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上,中华民族不思进取图强,就要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总有一天在这个星球上将无法生存下去。书中充满着激情,严谨的说理,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使周树人深深地被打动了,从中吸取了进化论的思想,激发了他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热情。此后,严复的新译作一出版,他就买来阅读。他阅读了甄克斯的《社会通论》、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及《穆勒名学部甲》等著作,从此,周树人开始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西方译著。
与此同时,周树人还广泛阅读西方文学名著,成为正在风靡一时的林琴南翻译小说的狂热读者,阅读了《生长术》、《茶花女遗事》、《撒克逊劫后英雄传》、《全探记》(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等。从这些小说开始,周树人接触西方文学,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的文学创作冲动。在矿路学堂期间,周树人不仅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开始显露出文学方面的才华。此时,他开始使用“戛剑生”等别号,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如《戛剑生杂记》、《莳花杂志》(1898年)、《别诸弟三首》、《莲蓬人》(1900年)、《庚子送灶即事》、《祭书神文》、《惜花四律》、《别诸弟三首》、《挽丁耀卿联》(1901年)。周树人在这些作品中满怀深情地倾诉了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表达了安贫乐道的书生情怀和对于人格的执著追求。这些作品,已经充分显露出他对文学的迷恋和他的文学天分。
在矿路学堂这段日子,是周树人最开心快乐的时光。学生们穿的服装和警察制服差不多,而且又都是吃官饷的,每逢走在街上路遇不平而出面相助的时候,警察总是站在学生一边来,真有意思。可是,后来见到学生们出来请愿,警察却把学生当成敌人一样对待了,真是让人气愤!
那时候,周树人最得意的事是骑马。他和几个同学受了陆师的影响,喜欢骑马,还刻了一块石章,上面刻了四个字“戎马书生”。他们课余练习骑马,练得很刻苦,摔下来爬上去再练。有一次,周树人从马上摔下来,碰断了一个门牙竟然满不在乎,爬上马继续练。他的骑马技术提高得很快。骑术也还不错,敢和旗人子弟竞赛。清朝的旗人子弟是以善于骑射而自豪的,对于汉人骑马是很不满意的。有一次,竞赛中竟然遭到了旗人暗算。一个旗人把腿脚放在马脖子上急速奔驰过来,在擦肩而过的一瞬间用马鞍子迅速地刮周树人的腿脚。这是很厉害的一遭,甚至可以将腿刮断将脚刮掉的。周树人差一点从马上跌下来。周树人和同学们还常骑马跑到故宫一带去。那时候,故宫是八旗官兵驻防的地方,他们的气焰虽然在太平天国以后已经下去不少,但还是对汉族人存有很大的歧视,至少汉人骑马跑到那里去是很不平安的,要是遇见叫骂或投石头打过来,还是很麻烦甚至很危险的。有一次,一个旗人军官怒气冲冲地骑马冲过来,在贴近周树人时突然抬起腿向他踢来,显然,这是旗人自恃善于骑射而故意伤人,幸亏周树人平时练得一身好骑术,躲避敏捷,没有受到伤害。周树人他们冒险去访问故宫,自然是由于他们年少血气方刚,但更主要的还是他们出于民族思想,具有一种养成革命精神,决心练好骑术,将来驰骋疆场报效国家的胸怀。
学习了三年关于开矿筑路的课程,加上第三年到句容青龙山煤矿去考察实习,接触到了实际的采矿生产情况,周树人所得到的益处实在是不小,这不仅是在技术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科学知识方面。
清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1902年1月27日),周树人从矿路学堂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