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平遥行(2 / 3)

影帝的懒散人生 迅康 217 字 2021-09-16

休息室里,老贾已经等了许久。同样在场的还有谢飞老爷子、王晓帅、田壮壮等人。

“来,给你介绍一下。”贾科长起身,一个个介绍,都是本地的领导,双眼放光。

仿佛眼前的万年不是个来借场地办影展的,而是个送财童子。

很正常,两拨人,或者说三拨人的想法本来就不同。

本地领导,想的是借助电影节发展经济,也就是被万年“电影搭台、旅游唱戏”的观念忽悠过来的。目标就是办一个大大的影展,吸引多多的游客,然后,高高的gdp呗!

贾科长等人又是另一个想法,他们对当前的电影市场都是有看法的,一方面适应不了商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又认为艺术电影应该有个渠道予以重视,所以只要是国内的电影展,基本都会助力一把。

万年,说的高尚一点,叫为中国电影行业培养新生力量,促进电影业蓬勃向上发展。说的低端一点,叫为自己简拔工具人。

眼光超前也罢,是思维不同也罢,青年影视虽然已经是横跨多个领域的巨头级企业,但最为基础的始终还是影视制作。

尽管大爆不一定提升股价,但是暴死肯定会降低股价。

办电影节,找年轻人,拍好作品,做大生意。

俗归俗,万年的想法就是这样。

眼看休息室人越来越多,众人便转移到了隔壁的会议厅,就是那种桌子围成圈,中间放花瓶的会议厅。

电视上常见,坐下来还是第一次。

某位领导嘚啵嘚啵说了一圈套话之后,开口道,“接下来,请小万给大家说说思路。”

“大家好,我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

万年上台,“首先,我跟贾导演、谢飞导演都聊过,我们都认为,在国内继续办一个以竞赛为主要活动的影展,是不太现实的。上半年有京城国际电影节,下半年有沪上国际电影节,更别说从9月份开始,接连举办的金鸡奖、百花奖还有金马奖。定位重复的电影节太多。所以,我们准备用平遥国际电影展这个名字,大家有意见吗?”

台下的好奇宝宝睁大小眼睛看着他,仿佛在说,接下来呢?经济呢?

贾科长隐蔽的挥挥手,让他继续说。

“好,接下来是影展的目标。不同的影展,特点也不一样。”

万年侃侃而谈,“戛纳的定位是国际市场,柏林的定位是严肃政治,威尼斯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圣丹斯是独立电影。要想让电影脱颖而出,我们就要首先找好自己的定位。

目前大部分的国际影展都是以西方的艺术观念为导向,想要参与戛纳、柏林,咱们就得按照他们的观念、他们的艺术路径来制作电影。说句不好听的,咱们想文化输出,但输出的内容却是人家的格式。这就像是用英文念唐诗,驴头不对马嘴。”

“但是西方的电影理论和技术始终在最尖端,咱们不能否认这个。”王晓帅道。

“的确,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找到自己的特色,扩大文化输出的可能性。《英雄》等大片,表面上是儒家文化,实则是披着古装皮的美式大片,对于文化传播毫无益处。目标首先就存在错误,我们的目标不应该对准饱和的欧美,而应该对准亚洲,对准跟我们具备同样文化基础的市场。”

“所以,平遥电影展,不针对西方,面向的是非欧美国家。”贾科长补充道,“近些年我跟亚洲电影人交流很多,我们有同样的文化基础和历史背景,却始终只能在欧美文化里作为奇观现象存在。这是不对的,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圣地。我觉得,作为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是可以成为亚洲的电影圣地的。”

忽悠,接着忽悠!

万年瞅着他,开口道,“对,先定个小目标,做到亚洲第一电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