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枣宜会战前的准备(1 / 3)

伍伺仁撤离的非常及时,因为转天东瀛军队就对租界各通往外面的渠道进行了封堵,而且租界当局也允许东瀛特务机关派人到租界内抓捕抗战人员。

发生这种事情伍伺仁一点也不奇怪,欧战爆发后,约翰牛和高卢鸡已经无暇他顾,美帝内部孤立主义盛行,所以才出现了这种妥协的情况。

不过通过这件事情也让东瀛看到了英、法外强中干的本质,加强了他们南下的决心。

几经辗转,伍伺仁带着马三等人顺利回到了豫州。此时已经进入了三月,东瀛再次开始集结兵力向夷陵方向移动,准备继续南下。

江城会战后,东瀛军成功进占江城,但此时东瀛军已处于过度延伸状态,其多数常备与a级后备师团,均已投入前线,犹未能摧毁华夏军主力,且虽然精华区业已损失大半,重庆国府当局仍不准备接受东瀛的和谈条件,东瀛发现他们陷入了他们一直想避免的持久战深渊。

东瀛军此时的选择是停下来,一面巩固占领区,一面采取局部攻势,以施加压力于国府,冀望国府同意和谈。这种策略基本上只是重弹金陵攻陷后的老调,可情况对东瀛军却更恶劣,占领区大了至少一倍,东瀛军既缺乏实力全面控制占领区,又缺乏足够的预备队。如果说在一九三七年底东瀛军采用这种策略是明智的话,一年后再重启此一想法就是愚蠢之至。

在决定了战略构想后,1938年底东瀛军便开始进行兵力重整,即以大量新编成的独立旅团与b级后备师团开入华夏,同原本投入战场的常备师团及a级后备(特设)师团进行换防。换防出来的部队,或开回国内解除动员,或转调关东军对抗红色帝国的威胁。至1940年初,日军在华夏(除东北)共部署达24个师团21个独立混成旅团与两个骑兵旅团,地面部队总数将近80万人。

这兵力数字非常庞大,驻军开销也令东瀛政府颇感压力,可是占领区太过广大,以致东瀛军虽将驻军化整为零,驻防于大量的班、排级据点,以求控制占领区。甚至于一个师团只能保持一个大队的机动兵力,可对占领区的控制成效仍旧不怎么样。国府、红党双方的敌后游击军不但活得好好的,还有心情互相“磨擦“。

除了力求控制占领区以外,东瀛军还希望以局部攻势消耗华夏抗战实力,由于国府嫡系精锐多部署于西南充当预备队,或是布置于江城四周俟机反攻江城。因此,东瀛军决定将局部攻势的重心放在对华夏的第五、第九战区的防区,以逐次打击国府嫡系单位为第一要务。于是,当各军都在忙着调防,且多以旅团取代师

团的情况下,占领江城的第11军仍控制了7个师团又3个旅团的庞大兵力,负起连续进行局部攻势的任务。1939年一年中,第11军先攻夺豫章,再先后对荆楚第五战区及湘楚第九战区发动大规模攻势。我方分别称为豫章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然而上述攻势除攻占豫章外,对华夏军队的打击都不严重。

更恶劣的问题出现在东瀛本土的经济,1937年初,东瀛才刚通过了一个以美、俄为假想敌的海、陆军整建计划,总额达24亿日元,可才开始执行。中日战争爆发,战费消耗庞大,同时扩军仍得进行,因此,东瀛央行的黄金准备急速消耗,至1938年底,东瀛央行手上的黄金库存(价值仅十三亿五千万元)已消耗三分之二以上,即使如此,当年度为了进行江城会战,东瀛陆军仍必须延缓整建计划的执行,才能挪出足够的预算应付战费。

所以东瀛准备施用老办法,以打促和,以战养战,逼迫常凯申领导的国府妥协投降。

“司令,你可算回来了,鬼子十一军集结了十二万人开始枣阳和宜昌地区进发,荩臣将军已经发来了十多封电报请求咱们支援。”

刚回到洛邑,陈子良便迫不及待的找上了伍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