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三章 法子(1 / 2)

荣宁 佛前青莲 4034 字 2024-08-04

谢若宁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袁老太过世的第六天谢家的几个子侄辈的娃相继病倒了。

首先病倒的是谢若正的四岁庶女谢静婷。

谢若正自从发生丑闻之后,自我放逐,基本属于家族边缘人物了。

虽然他的母亲不曾放弃,他的妹妹也常在鼓励他。

可是他早就失去信心,脾气变得极为暴躁了。

谢静婷是庶出,再加上生母也只不过是通房,没啥地位。

所以,她小小年纪,生病了,也一直是强撑着,不敢说。

说了生怕到时候又给母亲惹麻烦。

一直到她昏迷不醒,大家伙才发现。

再接着,一个个的病倒,到了头七晚上,谢家总共病倒了四个孩子了。

和谢若宁同一辈的堂姐妹,西府二房的两个堂妹也病倒了。

本来女眷和孩子们就窝一起,交叉感染,平常锻炼的机会也少,身体也相对虚弱些。

所以,一个病倒,另外一些人也相继传染。

也有可能是心理效应。

一个病倒,请大夫啥的还好凑和些

现在这么多人一起病倒,唐氏更加头疼了。

“嫂子,你看这个方法可行……”

谢若宁便把自己的想法和唐氏说了一遍。

那就是已经病倒的几个孩子单独放一个院子,找专人去照顾。

比方说,原先就是侍候他们的丫头婆子,或者他们的生母。

侍候的人的吃食有专人负责送。

他们也就在那个院子里吧。

大夫呢,一天去三次把脉看诊。

那个院子里的吃食待遇最好能相对提高点。

不是说特殊照顾,而是生病的人也好,负责照料生病的人也好,倘若营养跟不上,到时候,倒下的人更加多。

倘若像滚雪球似的上去,到时候,那东西两府就没人可用了。

那等袁老太出殡的时候,就难堪了。

至于另外两个病倒的堂姐妹,则让她们回自己的院落养病。

同样的,也专人照料,吃食同样有人送。

至于还没有病倒的在守灵的堂兄弟姐妹,还有那些侄子侄女的安排,谢若宁也提了些意见。

是不是稻草铺得再厚实些。

&n暖枕习惯了的。

猛的,睡地上,虽然是铺了稻草。

可是现在天气也凉了,那一层薄薄的稻草顶啥事?

咱们也不是说还想继续睡自己的chuang,我们也很想为叔祖母尽最后的孝心。

也依旧睡稻草,不过,稻草铺得厚实些,这要求不过份吧?

毕竟,请大夫吃药那都是需要银子的。

谢若宁最后还表示,是不是让大夫给还没生病的人也把个脉,看看是否需要开些药?

因为之前所有的小孩子都是一起,姑娘们也是一起。

万一有些小孩子本身的抵抗力相对好,发病慢呢?

让大夫先把一次脉稳妥些。

虽说开点抵抗风寒这类的药是要花费一些银子。

可总比人病倒了吃药花费的银子少吧?

更何况,以现在东西两府的人手,也确实再也抽不起人来照料更多的病人了。

谢若宁在说这些方法的时候,总是会说请嫂子提点,看这个方法是否可行,说得极为客气。

再者,她说的其中一点,还真的是戳中了唐氏的心。

她的两个儿子,和其中一个病倒的庶子玩得不错。

三个孩子常在一起玩。

那时候庶子病倒,她是第一时间隔开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