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九章 乡约村社(四)(1 / 3)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13 字 2022-02-22

除了这些比较笼统的东西,赵立本的二弟,也对“孩子上学”这件事,相当不满。

颜李学派抓着乡社的行政权,坚决执行八岁入小学的理念。

但入学,也就意味着需要有教育开支。

教育开支,这钱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还是得靠乡社的百姓出钱,维系乡学的运转。

本来吧,读书、科举、为官、光宗耀祖,这也算是中华家庭的普遍认知。

但问题就出在村社里掌管行政权、贯彻教育理念的,是颜李学派的这群人。

按照他们的理念教下去,搞出来的,就是让乡社的百姓普遍觉得,读书无用。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读书是为了啥?

学习是为了啥?

这又和颜李学派的“真儒”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

颜李学派的这群人,几个在底层的,要说科举的水平,倒是真有。

像李塨这样的,二十岁家里穷的就没办法继续脱产学习了,便去学医,卖药。一边当医生,一边看书学习、些文章狂喷宋儒,顺带着三十岁的时候去参加了个乡试还能中个举人。

颜元在漳南书院搞分斋教育改革的时候,也想过,真要是全搞分斋教育,入学人数肯定锐减。考科举没卵用,上个毛的书院啊?所以即便搞了分斋教育,也还是专门分出来了个帖括斋,也算是像现实妥协。

帖括斋,就是教“八股满分作文写作技巧”、“三年秀才、五年中举”之类东西的。

他们学派里有应试技巧的人,其实不少。在乡学里,搞这种专业的考试教育吧,其实也不是没人能教。

别的不说,一边学医,一边卖药,一边顺便还能中个举的人,弄一套类似的“三年秀才、五年中举”之类的考公技巧什么的,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是,李塨的思想吧,用后世的话来讲,就是三十多岁了可能还有点“中二”。

他考举人,是为了证明“我可以,但我不屑”。

考完之后,因为他反对科举,所以他中举之后,就拒绝继续往上考了。

而且,其学派的想法,也真是有点……过于理想化。

要么,朝廷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普及小学教育,用类似王安石的三舍法,搞学校教育,培养合格的、上马能打仗、下马能种田的士。

要么,拒绝参加科举选拔。

某种程度上讲,虽然他们学派固然有些“太刻苦、类墨者、以苦为乐”的古怪风气导致学派湮灭;也固然他们学派自己的哲学构建无法闭合;但也和他们学派对科举的态度、以及分斋教育与科举取士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息息相关。

读书是为了啥啊?

不是为了做官,谁他妈十年寒窗苦啊?

结果你整些分斋教育。

要聊存孔绪,励习行,脱去乡愿、禅宗、训诂、帖括之套;恭体天心,学经济,斡旋人才、政事、道统、气数之机。

甚至连骑马、射箭、武术、刀法这样的学科,还占了一旬之内一天的时间。科举又不考,人家这些时间都忙着读经书了,你去锻炼身体,野蛮体魄,这不扯犊子吗?

怎么和人家专业学经书的竞争?

这事吧,要不是刘钰忽然出现,其实以大顺的环境,颜李学派的教学理念,倒还是能吸引一些人的。

当初李塨三十岁的时候,才见到了“龙尾车”,也就是“阿基米德螺旋抽水机”,还专门花时间去学了三四年的这玩意儿和测天法之类的东西。

包括原本历史上因为私藏禁书惹了大祸的刘湘奎,也都是开始尝试把“分斋学问”中,加入西方传来的实学。

伴随着刘钰这一波新实学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