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四章 三个人,一个印度(2 / 4)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51 字 2021-07-05

定为法国驻印度的总督了。

如今正式接手,便要开始自己的宏图大略。

在他看来,英国在印度占据着孟买,在印度北部势力庞大。但英国人在战略上,是有问题的。

杜普莱克斯是训练印度土兵的第一人,他经过这些人的观察,认为良好的军纪和新式的装备,要比单纯的人数重要得多。印度王公和节度使的庞大军队,已不能再与少量而精良的欧洲军队为敌了。

而欧洲军队的优势,并不是人种,而是训练、后勤和一整套的战术体系。如果能够将印度人,按照法国式的军队训练,那么法国东印度公司将会在印度占据绝对的优势。

法国军装、法国军官、法国军械、法国操典,法国口令。除了兵员是印度的,从后勤到口令,全都是法国式的。

如果能拥有五千左右这样的土兵队伍,就可以不断扩大法国的势力。

而他的对手,英国人,此时并没有训练印度土兵。而是和印度王公合作,以少量的英国军队,配合印度节度使的老旧军队一起作战。

在杜普莱克斯看来,这显然是错误的。而且,杜普莱克斯认为,英国人缺乏足够的战略眼光,对于印度的局势,不能够敏锐地把握印度王公贵族的短视和卖国心态,要么选择敌对、要么选择合作,并没有插手节度使内斗的想法。

从后世的结果来看,杜普莱克斯的战略眼光相当不错。如同法国的74炮战列舰,被英国俘获后,在英国发扬光大一般;杜普莱克斯的“土兵”和“扶植代理人”的策略,也被英国人最终在印度发扬光大,而且效果显著。

但此时,英国人既不训练土兵,也没有掺和节度使的内斗,这在杜普莱克斯看来,当然是不合格的总督。

他觉得,自己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

返回住处休息的馒头,也和副将杜锋一起,讨论起了将来印度的问题。

在广州的时候,刘钰和他们进行过一次秘密的交谈。从皇帝的态度上看,基本上可以确定将来的一些人选。

杜锋多半可能成为锡兰都督,属南洋都护指挥、受朝廷监军节制,主持对印度的第一线作战。

之所以认为杜锋是个合适的人选,源于杜锋和刘钰的相识,源于一次不成功的抢劫。

在印度,需要这种胆子大一点、缺乏足够道德的人。虽然这些年表现的还算乖巧,但一个自小觉得“抢劫”就是一种正常的外快收入的人,一旦离开了约束,能做出什么事也就可想而知了。

皇帝的意思也是如此,改土归流,也轮不到遥远的印度。南洋都指不定猴年马月的,印度根本就是一块别人家的肥肉,能吃一口就吃,吃起来硌牙的就跑。

既要锡兰都督和南洋都护的人选,都要符合争夺印度的战略,能挑选的人也就那么几个。

这几个人的范围之内,杜锋有“抢劫”的前科,而且胆子也足够大、为了功名封侯在黑龙江畔就敢跟着刘钰一起干大事,搏功名,这种人确实是合适的人选。

用在印度,算是用对的地方,正符合皇帝的用人之术。

当初杜锋抢劫刘钰被抓,又果断地跟着刘钰带着府兵去攻罗刹城堡,考上了武德宫却跳到了靖海宫,为的就是当初刘钰说的那番话海上觅封侯,更容易些。陆上的仗,轮不到你。好打的仗,京城一堆勋贵子弟等着镀金的;不好打的仗……陆上已经基本打完了。

现如今似乎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这锡兰都督的位子虽然还没确切到手,而且也只是个多半可能,但总算是迈过了第一步。

之前不管是在黑龙江畔,还是打日本,还是在伶仃洋练海军,他头顶上都有个人。唯独一次在虾夷,本想着终于海阔凭鱼跃了,想着抢一波仙台、干一票大的,最终却还是以大局为重把手里的陆战队都运到了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