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2 / 3)

的啸声,他望着李自成,将长刀连着刀鞘柱在地上,说道“深山息马的日子虽然轻松,但天上又不会掉馅饼,长此以往被困山中,我们就要被官军困死了。”

刘芳亮手中抓着一支长矛,他此时也披挂了一件甲衣,一缕长发吹在白净的额头前,看起来倒像是个世家子一般气度。他接着刘宗敏的话说道“玉峰在北面商州,等我们等的已经很急切了。”

“双喜带夜不收探查过了,”李过的面色毫无波动,他永远是一副沉稳肃穆、没有表情的模样,他为闯营的将士们介绍着大局的变化,“周边的官军都已经往南面走了,应当是如掌家预料的那样,力追剿西营去了。”

“对,官军的动静很大,北面道路已经部放开了。”李双喜在边上补充道,他负责统率闯营的侦查部队夜不收,对周围官军的情况最为了解。

“好!”李自成将手中的长剑高高举起,那是一柄十分坚固锋锐的宝剑,在李自成的手中,它不仅是一把凶器,更多时候还是一面战旗,身先士卒带领闯营将士们冲锋陷阵。

“拔营的时候到了。”李自成继续说道,“我知道,大家对老营营寨感情很深,深山息马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似乎又比在外戎马倥惚、朝不保夕的转战日子,来得安一些。”

“可是山中无粮,像之前打破竹溪县城那样的机会,实在难得。我们继续坐困山中,只有活活困饿而死的结果。唯有北上商州,冲出官军的十面之网,闯营才有一线生机、才有一条活路。”

“拔营……北上!”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群山之中的营寨、校场和铁旗杆,终于被放弃了。李来亨回望山谷间的老营营寨,也不禁感到几分难舍之情。在郧阳深山中的破漏山寨里,他渡过了身在明末乱世中,心中最为安定,对前途最具希望的一段日子。

“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宵闻剑戟声!”

将近入冬的山区,天气渐凉,一阵西北风席卷而过,李来亨身便起了一阵寒意。他将身上罩着的单薄短打衣衫,又裹紧了一点,迈上了向更北方进军的步伐。

李自成此前和刘宗敏等诸将,已经定计,决定绕开白土关,往东折行。经过吉阳冈,然后沿着白石河河岸,避开可能还有一定官军驻扎的郧西青桐关,经过湖北和陕西两省交界处的漫川里,进入商州境内,而后北上龙驹寨和田见秀会师。

这一路上,除了沿着白石河河岸走的那段路外,多是要翻山越岭的山路,很难行走。不过这样,才可能避开杨嗣昌留守陕鄂边界的少量官军,尽量不要打草惊蛇的进入商州境内。

闯营的行军,章法极为严密。行军时掌盘子的旗纛在前,各队依次在后。在行军顺序上也有安排,有时是头两队当前,四五队催后(负责掩护)六七队两边迅押,其余的居中。这样做无疑会大大提高行军中的安系数。

在中午休息吃饭时也是有条不紊,派一人在路口高声大喊“某队在此”则此队人马往该路去。在第二天又会调整顺序,这样周而复始。

闯营在行军过程中往往是极为谨慎,当然这也是经过血的教训获得的。李自成在早期作战中经常遭到明军的伏击,所以到了后来,民军极其重视行军的防护。

但是这样的做法,又使得民军行军存在了另外一个很大的隐患。那就是民军的首领过于靠前,在作战中经常出现首领被明军和后来的清军伏击的情况。

比如崇祯六年,邓玘所率领的明朝官军就在首阳山射杀民军首领紫金梁。紫金梁是当时好几股民军的盟主,而这样的关键人物居然被明军轻易射杀,足以说明民军在指挥上的漏洞了。崇祯九年,明军在盩厔俘虏高迎祥,也是类似的情况,都是民军首领过